合抱之木生于毫末,九层之台始于垒土,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。
时间和金钱对于有目标、有理想的人来说是一种资源和手段,所以要认真对待、争取、分析和取舍,发现自己征途的瓶颈所在,尽可能扩大可能性,并提高资源的分配利用率。
这一个月以来的时间分析可以简单看出,学习思考工作的时间利用占比在逐步提高
利用便贴纸对日常的时间流向以及思考反馈记录,在一周中的固定时间对记录观察的数据和想法进行汇总整理。
调整改善策略(是否有更好、更值得尝试的存在方式):
1) 7:10左右有连续的121,到图书馆可以通过看座位及桌面找位置(寻找固定的研友位置);
2) 早上有时会比较困,状态不是很好,建议练字早读后再进入状态,九点半前进入相应的学科复习。
3) 学习工作推进时(早上、下午)有时会比较困,状态不是很好,可考虑20min左右的小睡、散步、luckin咖啡、音乐等调节;
4) 工作学习时间有所提升,推进的效率有所提高,但还可以有进一步的专注提升;
5) 做题时的情爱或是无关方向的遐思流淌有所减少,但还是会受到环境声音打搅、以及抬头分心;可以戴帽子,塞住耳朵;
6) 头脑下午及晚上僵硬不流畅,精力是一方面,内在的深沉压抑(情绪、情感)也会抑制思考活力,神经网络需要进一步活化、放松、展开,精神柔软活化;
7) 晚间时间利用率有所提高,还可以再优化提高,同时晚上要有精力营养补充(水果等),否则晚上难以进行工作输出;晚上可以进行相关复习工作(抄书、政治),相应的习题练习,晚上的复习整理方便第二天早上快速推进工作;
8) 为确保每天白天的工作状态,7h+的睡眠要保证,所以11点就应该上床,大概11:30入睡;
9) 琐碎事项交流分散心力,会给复习工作带来一定的注意力状态干扰,及时调节;
10) 在合适的相遇场合(午饭时机)遇到脸熟的研友,可以主动打招呼,避免尴尬无措;
11) 连续复习可能会出现一些疲劳,应在科目、节奏安排上有所调节(兴趣、消遣、放松);
//空行
//空行
//空行
//空行
时间统计分析法的指导思想:
1、 一个人只有向自己提出远大目标时,这个时间统计法才能成立。
2、 你是你自己最高的审判者;你对自己劳动的估价会比任何人都严格,你满意自己的劳动吗?苛求的艺术家。
3、 大多数人不想试着超越自己可能性的极限;他们一辈子也不想试着了解他们能干什么,不能干些什么。他们不知道,什么是他们力所不能及。
4、 时间的分配几乎和几千年前的赛纳卡时代一模一样:“我们一生的时间,大部分用于错误及种种恶果;很大一部分虚抛浪掷,无所事事。我们整个一生,几乎都没有用来干应当干的事。”
5、 因为人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需要时间的。有时候他压根儿无处可用,只好消磨时间。时间的令人烦恼之处正在于它不能不用。结果,人们兴之所至,乱花滥用,用来干五花八门的荒唐事。有些人,时间对他们来说是个累赘,他们不知道把它怎么办,怎样打发。
6、 时间同矿藏、森林、湖泊一样,是全民的财产。人们可以合理地利用时间,也可以把它毁掉。打发时间是很容易的:聊天、睡觉、徒劳的等待、追求时髦、喝酒,诸如此类,不一而足。
7、 一旦你真正想征服或者彻底融入这个世界,你就不得不反思你的资源瓶颈;
8、 实现目标的周期不是依赖某天某日的努力;
9、 了解自己的时间流向,对时间形成专注流逝感,更直观确认自己是否给认为重要的事项足够的时间精力,是否把时间浪费在对达到目标没有直接意义的事上;
10、 更好的组织利用时间,更高效个性化开发自己的潜能,达成目标。
//空行
//空行
//空行
//空行
使用方法:
1、 冷静的记录真正用于工作的有效时间长度,不引入情感,周末总结分析批判;
2、 每周(月)统计具体花在深度学习(工作、阅读)、兴趣探索发散(MCU、LEGO、象棋等)、游玩消遣、情感交流、运动锻炼、聊天互动、时间黑洞的总投入时间及比例,根据自我欲求方向调控比例。
3、 利用碎片时间(早饭、通勤)时间产出多元化工作成果,让知识和经验产生连接。
4、 保持输入和输出的平衡;
空行好难啊
下面有一个空行:
可以试试用 加空行 表示一个空行,一般空行没有太大意义,如果要表示内容的分隔,可以使用标题。
markdown语法参考:https://www.markdownguide.org/basic-syntax/